魚、貝類
原料品種復雜,種類不同,可食部分的組織成分也不同。同一種魚類,由于魚體大小、年齡、成熟期、漁期、漁場等不同,其組成亦不同。魚類在其美味時期,不僅脂肪含量增多,而且肉質亦變好,鮮味成分增加。一般魚體脂肪含量在剛剛產卵后為最低,此后逐漸增加,至下次產卵前2~3月最高。多數魚種的味道最鮮美時期和脂fj)了蓄量在很多時候是一致的。若將其蛋白質性質與肉類相比較,則可以發現魚類肌肉肌原纖維蛋白比較豐富。但缺乏基質蛋白,這是魚類肌肉比畜禽類肌肉軟弱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魚和其他動物不同點是魚還有血合肉組織,血合肉的成分和普通肉很不相同,一般是水分和含氮量少,而脂肪、肌肉色素、結締組織較多。
魚、貝類脂肪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,這是魚、貝類易于變質的原因之一,故需要海鮮冷庫進行儲存。魚、貝類變質最主要的原因當然還是與其本身性質有關,魚死后,肌肉中酶作用迅速,自溶很快發生,使肉軟化,自溶同時引起微生物作用,使其組織迅速惡變即腐敗變質。魚、貝類含有一些與肉類不同的特殊成分,如海水魚的腥臭味,主要為氧化三甲胺(TMAO)被還原成三甲胺(TMA)后所呈現的。淡水魚則不含氧化三甲胺而含Per矧ne。魚、貝類:呈現很強的風味,這是其眾多呈味物共同作用的結果,其中甘氨酸和苯丙氨酸具有很強的甜味和鮮昧,鮑魚、海膽、蝦、蟹、貝類的甜味就是與其相關。墨魚、章魚具有甜昧是和脯氨酸含量多相關。肌苷酸(IMP)、鳥苷酸(GMP)等和谷氨酸的協同增效作用使魚類的鮮味大大增強。TMAO也有甜味,干魷魚和蛤仔的甜味主要是由于含有這種物質。琥珀酸是貝類鮮味的主要呈味成分,而糖原則是使魚、貝類浸出液保持“濃厚”的味道
- 相關文章:
肉的化學成分和營養價值 (2013-8-18 12:29:7)
各種因素對酶的影響 (2013-8-12 10:13:53)
維生素 (2013-8-10 9:42:6)
食品中的雙糖類 (2013-8-9 9:35:5)
食品中的糖類 (2013-8-8 9:15:39)
食品中的蛋白質分類 (2013-8-8 9:9:26)
食品中的蛋白質 (2013-8-7 9:1:50)
食品的液汁損失 (2013-7-5 9:38:4)
食品的脂類變化及淀粉老化 (2013-6-26 8:15:57)
食品的水分蒸發 (2013-6-24 9:7:43)
食品冷藏時的變化 (2013-6-23 10:51:37)
冷凍面團里其他含量 (2013-4-26 13:28:56)
- 留言列表: